何謂陰虛;何謂陽虛?
〝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,熱之而寒者取之陽,所謂求其屬也。〞〝服寒而反熱,服熱而反寒,其故何也?岐伯曰:治其王氣,是以反也。〞《黃帝內經》
這兩段論述是說:凡是用寒性藥瀉熱,而熱不除的,它的本質是陰虛,應當用補陰的方法來治療;凡是用熱性藥散寒,而寒不去的,它的本質是陽虛,應當用補陽的方法治療。這是根據疾病的陰陽屬性來進行治療的原則。服用寒性藥反而出現熱象,服用熱性藥反而出現寒象,這是沒有抓住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,單純的治療虛假的旺盛之氣,所以引出了相反的結果。
〝言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;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故曰求其屬也。夫粗工褊淺,學未精深,以熱攻寒,以寒療熱,治熱未已而冷疾已生,攻寒日深而熱病更起,熱起而中寒尚在,寒生而外熱不除。欲攻寒則懼熱不前,欲療熱則思寒又止。進退交戰,危亟已臻。豈知臟腑之源,有寒熱溫涼之主哉。取心者不必濟以熱,取腎者不必濟以寒。但益心之陽,寒亦通行,強腎之陰,熱之猶可。觀斯之故,或治熱以熱,治寒以寒,萬舉萬全。孰知其意,思方智極,理盡辭窮。嗚呼!人之死者豈謂命,不謂方士愚昧而殺之耶!〞《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》
〝求其屬者,求其本也。〞《內經知要》求其根本之陰陽屬性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