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手淫失去的是千百倍於精液,更珍貴的命門真火

何謂上火?何謂虛火上炎?何謂真寒假熱?何以服用中藥會上火?

何謂上火?上火就是陽氣外越奔散,陽氣出走外馳,脫離命門浮越而上。陽氣從肌腠氣門透體外洩外散,常被庸醫視為陽有餘之外熱或陰不足之內熱。「陰氣不足則內熱,陽氣有餘則外熱」語出《黃帝內經》靈樞刺節真邪篇。

陽氣散功汗瀉時以手掌凌空接近皮表,不必接觸即能具體感受透體奔逃之陽氣不斷散逸。戴眼鏡者其鏡片內面必結霧氣。陽盛有餘之熱汗出,雖也散熱但不會結霧於鏡片內面。因為散出之熱為體熱而非陽氣。

真元真炁本凝聚如丸藏於抽象的元氣之鄉─命門。命門火盛真氣充足,百脈來歸朝儀。火衰生寒,真氣渙散,猶如家宅沒有溫暖,殘陽紛而離宅走散,浮游逆上滯外不歸。於是上熱下寒,格陽於上。也稱之為戴陽,上焦如戴帽一樣戴著陽熱頂著火。上之熱乃下之寒所逼。是下元虛寒因而殘火渙散無以結聚上炎所致。上炎之勢越熾;下焦越虛而敗,則陽物無陽兩足如冰。則宮門無溫難以孕胎。

真氣,也就是命門真火,原藏於命門,命門是一個抽象存在,是陰陽所由生,元氣之源頭。任何人原本氣充氣足,發動的陽氣,如活動生熱生火,雖陽氣爆發,但仍受到命門的約制與掌握,不會失去調控而外洩外馳與浮越不歸。最明顯的就是:活動之後所生的火熱,除了透過輻射傳導散發於空氣中以及為補充的水分冷飲所降溫,「火與熱」自會回歸命門藏於命門而平復冷靜。猶如休息睡眠時陽氣返歸其所來自的地方一樣,得到平靜。因為命門是其宅其鄉,燃旺強盛溫暖的家園具有招返遊子的強力磁吸作用。反之;若家園破敗命門火衰虛寒,發動的陽氣則會變成無垠的遊魂一樣,浮游而上遊蕩於上焦胸腹頭臉之間不願歸返冷漠的家園。這就是虛火。機體一活動,殘陽立即外馳外洩而冷汗淋漓無法歇止。

元氣就是氣力,力氣來自臍下氣海,欲盡全身內在氣力施展內力,必縮腹聚氣於丹田。氣若無法結聚則力量痠軟鬥志渙散。

上火也就是虛火上炎。亡陽虛火必上炎,若不能有效回陽引火歸元,勢必煩擾不寧,怔忡畏怖,臍腹築築動悸難以入眠。

上火之人在夏季掌心會出現烘燙。

將發熱的手掌熨貼於手臂持續幾秒鐘,熱度將會漸漸遞減而不再覺得熱,這是手腳回溫或陽熱。是為「順」。若是掌心熱度「烘燙」、「烙燙」,則「熱」將久久無法遞減,熨貼處更烙手。身有多冷;手腳掌心就會有多烙燙。並伴隨面紅如妝。此時,若有任何活動,手腳掌心烙燙的亡陽者必會「脫陽」而汗出如珠,纍纍如貫,汗出不「流」及汗出淋漓不止!《脈經》稱為:『人內外俱虛,身體冷而汗出,微嘔而煩擾,手足厥「逆」。體不得安寧者死。』。

當陽氣散功時,服用附子立即能終止其外馳,立即停止鏡片內面結霧。上火之勢立即潛降回歸命門。「氣下乃止,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」。《刺節真邪篇》

汗瀉若是陽熱有餘及陰氣不足服之附子豈不更熱而汗更出?今服附子汗瀉嘎然而止就可證明其「熱」實非真熱,而是內真寒外假熱,根本不是熱。是丹田破碎奔逃之陽氣,「炁」!

所以當服用四物湯、生化湯、逍遙散、溫胞飲、螽斯丸、六味地黃湯、八味金匱腎氣丸、桂附理中湯、真武湯、引火湯、左歸飲、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…..等,若出現胃口奇大腸胃亢進、痘瘡、濁膩口臭、面部烘熱出油、舌瘡、咽痛、面紅如妝、痔瘡痔核紅腫、煩躁虛煩不眠、漏汗汗瀉……上火時,就是被庸醫誤診誤藥誤治!

往後的惡疾腫瘤癌症都可能與此等長期無知的誤藥有關。因為上火;所以虛火更延燒!亡陽更嚴重因此變生它症!

西藥抗生素你不會長期服用,但這等所謂中藥補藥你可能毫無警戒長期受其藥害而不自知。況且「真陽」損傷並非西藥造成!

註:

溫胞飲:《傅青主女科》治子宮虛寒不受孕

白朮(土炒)巴戟肉(鹽水浸)各一兩。人參、懷山藥(炒)、芡實(炒)、杜仲(炒黑)、菟絲子(酒浸炒)各三錢。附子三分(製)。肉桂(去粗皮)、補骨脂(鹽水炒)各二錢。清水煎服。

螽斯丸(又稱秦桂丸):《證治準繩》治下部虛寒不孕

熟附子(一作二枚)、茯苓(一作四兩)各六兩。桂心(勿見火)、厚朴(薑汁炒) 、川杜仲(鹽酒炒) 、左秦艽(酒洗焙) 、香白薇、川牛膝(酒洗) 、沙參、半夏、乾薑各二兩。人參四兩。細辛五兩(一作二兩)。(一方無半夏乾薑)。共研細末。煉白蜜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加至十丸。空腹時溫酒送下。

引火湯:《辨證錄》清‧陳士鐸

熟地(三兩) 巴戟天(一兩) 茯苓(五錢) 麥冬(一兩) 北五味(一錢) 水煎服。一劑而火自下歸,咽喉之腫痛全消,二劑即全愈。

「方用熟地為君,大補其腎水,麥冬、五味為佐,重滋其肺余,金水相資,子母原有滂沱之樂,水旺足以制火矣。又加入巴戟之溫,則水火既濟,水趨下,而火已有不得不隨之勢,更增之茯苓之前導,則水火同趨,而共安於腎宮,不啻有琴瑟之和諧矣,何必用桂附大熱之藥以引火歸源乎。夫桂附為引火歸源之聖藥,胡為棄而不用,不知此等之病,因水之不足,而火乃沸騰,今補水而仍用大熱之藥,雖曰引火於一時,畢竟耗水於日後,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,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補水,則腎中無乾燥之虞,而咽喉有清肅之益,此巴戟天所以勝桂附也。」

上為清朝名醫陳士鐸治扁桃腺發炎之精采瞎掰,補水制火與引火歸元同時施用。

何謂引火歸元?

命門真火衰亡時,凝聚陽氣之力因而崩毀,無法招引殘陽聚於丹田以抱元守一,於是殘火爭相掙脫浮游而出,外馳外洩不歸元。這種浮越不歸的虛陽殘火蒸騰頭臉滯留上焦。如以反類的滋水退火寒涼之劑折之,不但無法引火下行還會招強烈反彈更加熾熱燔烈,所以必須以同類來召喚,求其下行,稱之為同氣相求,引其熱性回歸原來的火宅─命門。

關於引火歸元同氣相求的概念,打個譬喻將有助掌握要領:當我們在浴室洗熱水澡的時候,熱氣蒸氣會佈滿鏡面,使得無法照鏡子。此時將鏡子的溫度加溫升高,霧氣就會慢慢退去而讓鏡面恢復。若是將鏡子溫度降低則無濟於事,反更結霧模糊。這就是「同氣相求」,以熱引虛熱虛火下行回歸命門。所以一旦命門再度虛冷陰寒,上焦頭臉必然再度蒸熱,面垢出油、脫髮、脫汗、咽痛、舌瘡、痘痘、口臭……上火!

從上所述,陳士鐸的方法絕無可能引火歸元!而這等荒謬理念就是來自金匱腎氣丸:於大隊補陰藥中加桂附以為就可引火歸元。以鏡子的例子加以思考就能判斷出其如何的荒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