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黃帝曰: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治病必求於本。故積陽為天,積陰為地,陰靜陽躁,陽生陰長,陽殺陰藏。陽化氣,陰成形。寒極生熱,熱極生寒,寒氣生濁,熱氣生清。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;濁氣在上,則生瞋脹。此陰陽反作,病之逆從也。」《黃帝內經》素問‧陰陽應象大論篇
「寒極生熱,熱極生寒」若是指陰陽水火可以任意轉換,則根本是錯誤的。冰炭不可能互換。寒到極點若能生熱,冬天不必著毛裘;熱到極點若能生寒;則夏天不必裝冷氣。陽證陰證疾患根本無需救治,任其發展就會陽變陰;陰變陽。陽萎到極點就能轉為強陽。
冰溶化後不會變成火炭。火炭燃燒之後是灰燼塵土。在自然狀態下,水不會自己生熱發電,不會往高處流。
水之能變成「火」熱是盛熱、蓄熱,此熱來自外在之傳導、輻射,如氣溫比體溫高時。非自身內部所原生,非內在之水能自沸所轉變。當外在溫度低於內在環境,則體溫蒸散逸失,必寒生發冷,再也不會生熱。
水既無法自己沸騰就不可能轉化為火。所以水之升溫成火,其熱是假象假熱;其火是虛火假火。就像蓄水池經過陽光曝曬水溫升高,一旦陽光歛去則復歸水寒。水之「熱」是陽光之轉化作功。不是水自行轉化成火。
陰陽平衡之人,由於其命門火盛,真氣充盛,體內之水是夏涼而冬暖,永遠清涼與溫暖保持恆定。夏天機體體溫高於外在,由於熱傳導作用,所以涼爽;冬天則因命火燃旺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能量溫煦機體所以暖和。水完全不會化成火。
否極可能泰來,樂極也可能生悲。哀兵可能致勝;得意也可能遭忌而災禍臨身。這些都不是悲與樂之自行任意轉化,而是需有特定條件的契機。
以下是漢唐經方神醫倪海廈熱極生寒之醫案:腎臟病案例與熱極生寒06/03/2006。
「女,45歲,職業是護士,她過重,胃口奇大,喜甜食,身極熱,完全一派熱症,我給她的處方,其中石膏每一付自五兩開始,我一直增加到今天的八兩一劑,結果她還是照樣熱,體重不變,今天來做複診,舌苔出現白黯色,脈沈細無力,我告訴讀者一般中醫開石膏一劑藥不超過一兩,而今我已經開到八兩之巨量,她卻仍然熱不止,這就是內經說的熱極生寒,這四個字[熱極生寒]的真諦,少有人知,我說給讀者聽,當中醫在治病時,我們所依據的診斷與處方方式基本上都是當遇到熱症時,我們用寒藥,遇到寒症時,我們就用熱藥,一般中醫程度就僅只於此,像這種案例當寒藥開的越多時,病人越熱,多數中醫就束手無策,但是如果遇到經方家在此就出現分野了,我們利用人體是一個圓形太極,周天循環不止的觀念,於是我開給此人用極熱的藥,每付用三錢生附子,讓病人更熱到極限時,就會出現寒症了,這類案例我經手很多,一般服用後自隔日起都胃口下降,就算站立在正午時太陽之下,都會覺得身冷,因此當寒重時,我們用寒藥將之寒上加寒,此際就會出現寒極生熱的現象,這就是經方的觀念了。 希望中醫都能夠突破此一極限,當你做到時,自然就進入一更高的領域了。」
「胃口奇大,身極熱,完全一派熱症」就判定是陽明腑實熱證使用石膏?
胃口奇大,脾胃虛性亢進是陰症亡陽的典型症狀,飢餓時足以吞下兩三碗飯仍意猶未盡。男女皆然。身極熱更是亡陽者在夏天的表徵。內真寒外假熱。日晡潮熱,夜半漸減。因為外在環境漸次降溫,以致由熱轉寒。
石膏一開始就大量用到五兩不見取效就該忖思絕非實證。不該使用寒藥。竟然愚蠢至開到八兩仍無知覺與判斷能力。
大家注意!這位經方高手神醫易以生附子可並非是基於認清「證象」改絃易轍,而是開給病人熱上加熱的極熱藥,以圖「熱極生寒」來解熱。也就是說其意圖是「解熱」而非「補火」。
根本渾不知寒證虛陽浮越外馳,補火即能召之引火歸元。尚敢厚顏夸夸大言此是經方高妙觀念,運用內經「熱極生寒」解熱退火之高明手法。
並且當這位患者生附子中毒發冷,正午太陽下身冷寒重時再施以寒藥將之寒上加寒,使其寒極生熱回溫。這就是經方神醫的水平,連患者陰陽寒熱皆無法正確診斷,胡亂施加極寒極熱藥物折騰病患。完全是誤診誤治及草菅人命!
徐靈胎當年曾經痛砭明朝的趙獻可,謂:「殺人而人不知也」《醫貫砭》。這句精彩評論應該用在偉大的漢唐經方神醫倪海廈身上才對!
註:石膏
味辛,微寒。主中風寒熱,心下逆氣驚喘,口乾舌焦不能息,腹中堅痛,除邪鬼,產乳,金創。【戰國】《神農本草經》
除時氣,頭痛身熱。三焦大熱,皮膚熱,腸胃中結氣。解肌發汗。止消渴。【漢】《名醫別錄》
治傷寒頭痛如裂。壯熱。皮如火燥。【唐】甄權《藥性本草》
止陽明經頭痛。發熱惡寒。日晡潮熱。大渴引飲。中暑潮熱。牙痛。【金】張元素
其氣大寒……辛能解肌。甘能緩熱。大寒而兼辛甘。則能除大熱。【明】繆希雍《神農本草經疏》
其性大寒。功耑入胃。清熱解肌。發汗消鬱。……寒能清熱降火。【清】黃宮繡《本草求真》
陽明胃腑之涼劑宣劑….性寒清肅陽明之熱氣。【清】張隱菴《本草崇真》
其性主解橫溢之熱邪也。蓋惟其寒。方足以化邪熱之充斥。惟其辛。方足以通上下之道路。惟其澤。方足以聯津液之灌輸。惟其重。方足以攝浮越之亢陽。【清】鄒澍《本經疏證》
石膏,涼而能散,有透表解肌之力。外感有實熱者,放膽用之,直勝金丹。內服煎劑須生用,不可煆之煅用。煅用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(點豆腐者必煅用,取其能收斂也。煅石膏鹹澀收斂。製豆腐者以石膏收漿。豆漿中多蛋白質,得石膏即收斂而成豆腐。使流體而成固體。),以致治外感有實熱者,竟將其痰火斂住,凝結不散,用至一兩即足傷人,是變金丹為鴆毒也。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,輕症必至兩許;若實熱熾盛,又恆重用至四、五兩或七、八兩。【民初】張錫純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
治陽明大熱汗出脈洪大。能平定過度沸騰之高溫血液。石膏之戒為寒證陰證,豆漿得石膏凝結,沸騰之血液得石膏而平靜,石膏鹹澀之性宜於體溫熱度高,血液濃。若是亡陽血寒稀薄,遇石膏則可能寒凝僨事。亡陽萬不能用石膏,用則必危。